人物名片:冯缙,女,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副教授。本科及博士就读于西南大学,于2011年6月到交大任职至今,2018年被评为副教授。始终坚持关爱学生的师德师风,关注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注重人文关怀,认为教学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第一次见到冯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的严肃且有距离感的老师,冯老师更像是一个朋友般的引导者,在采访过程中,冯老师都尽可能的照顾到我的感受,语速会尽量配合着我的记录速度,声音也不高不低保证我能够听得清楚也不会打扰到在旁边工作的人,有时甚至还会贴心的停下来强调重点,以便我能更好的记录。
或许这与冯老师的教学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她提到从任教至今,虽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教学风格导向,但她一直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一方面就心理学学科性质而言,对于学生心理感受的关怀和照顾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伴随着“大思政”的发展趋势, “谈心式教育”方式应运而生,在这种方式下,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走下讲台,关注学生,传播一种正能量的观点和思想,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才能拥有“探索自己”和“做自己”的勇气?
谈及当今时代下大学生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比例大幅上升的问题,冯老师认为,当今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存在”危机。这使得人们无暇去思考生活的意义,或者偷懒地用一种看似“理性”的生活观欺骗自己,以寻求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这样的“安全感”是不稳定的,因为它是虚假的,而非出于我们本心那种由衷的安全感。于是焦虑就产生了。而更严重的是,一部分人走向了功利主义的歧途,并出现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会使得人变得虚伪,生活变得虚假。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就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意思,不如“佛系”一点,失去了对生活,对梦想的热情,也失去了对生命意义探索的动力。而这是极其可悲的——我们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低俗和廉价。所以现在该做的是回归本心,让自己真实地袒露在生活中,真实地面对生活和生活中的自己,并勇敢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是由自己去创造的,而真正的创新就是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采访的最后,冯老师推荐了一本名为《存在主义咖啡馆》的书籍。
冯老师谈到,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存在主义,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一种悲观厌世,虚无缥缈的思想,但其实,存在主义更多的是让人勇敢的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回归初心。当今时代的浮躁,快速,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生活的虚假和奋进动力的疲软,这也使大家开始意识到探索自我的重要性。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已然成为一个浮在水面上的不可逃避的问题。基于此,存在主义的观点对个体思考如何回归初心,如何真实而袒露的生活就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存在主义咖啡馆》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能够在没有门槛限制的情况下,帮助大家更加理性的看待存在主义,学习并理解存在主义的观点,从而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找到正确的自我探索的方式,去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