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二下午两点,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雷鸣老师在5322教室开展了讨论中国人的幸福观的心理沙龙活动。几十名在寻找幸福感的道路上感到迷惑的交大学子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师,希望通过这次沙龙活动可以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本次沙龙开始前,雷老师简单地了解了到场学生的情况——绝大部分是面临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大四学生。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但是他们却有着同样的对过去四年的困惑和对未来的迷惘。雷鸣老师就此作为切入点,向大家询问他们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接下来雷鸣老师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幸福”瞬间,生动地阐明了幸福不会是一种生活的常态,相反,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我们不能将“幸福”看做生活的目的地,过于执著于“幸福”本身反而令我们变得不幸。我们应该将幸福看做旅途中偶见的美丽的风景,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目的地。若人为地设定了幸福的所在之处,我们反而与之失之交臂。
雷老师还就我们中国人的幸福观的形成进行进一步分析。相信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我们常常会怀疑——为什么别人总是比我强,为什么优秀的被赞扬的不是我。这也许也是我们常常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吧。雷鸣老师强调,倘若我们不能把幸福感从向外界的索取中抽出来,并且接受自我,悦纳自我,那么我们就永远也学不会真正的幸福。其次,由于中国人根生蒂固的谦逊和腼腆,注定了我们的幸福感是向内在精神的发展和建立。有意无意的我们总是在默默坚持着我们认为对的事——坚持认定的工作道路,坚持认定的那一位,坚持认定的生活方式等等。一旦有所坚持,幸福便悄然萌生,因为那是活着的意义啊。除此之外,雷老师向我们纠正了一个误区——幸福不是某种非此即彼,而是在自我否定和肯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不走极端便成了中国人中庸哲学下的幸福观。最后一点,雷老师提到了周围环境对我们幸福感形成的影响。由于我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暗示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容易激发我们的幸福感。活动最后雷老师总结到,幸福感其实就是一种正向价值观的形成,外在的附属物没有内在精神的满足更能激发它。
相信本次沙龙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握幸福。借用一句老套的话,把握现在,现在即是幸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