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号下午14:00,在心理实验中心实验室X5331如期开展“从乡土中国解读熟人社会”的心理沙龙活动。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二十多位同学参加了这次活动,大家跟着马岳德老师去解读熟人社会。
活动一开始,马老师便简单说了费孝通老师写的《乡土中国》,问同学们是否有看过和看过的感受。在两位看过的同学都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后,马老师根据他们的看法从社会角度进入话题,从深化改革小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治吏新思路讲起,今后可能在县域一级,重开土官和流官之分,同时重新培育士绅阶层。在郡县这一级开启土官和流官之争,能避免本地官员一家独大。他引导大家分析现阶段的基层干部职业薪酬和晋升等瓶颈,然后又让同学说说土官和流官的区别,从土官的各种人情引入熟人社会。马老师说到传统中国的政治结构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文化上倡导道统,实行“无为而治”的礼治格局。礼治是熟人社会的核心因素之一。
接着马老师把熟人社会中的差序格局比喻一块石子投进水里荡起的涟漪一圈圈往外散,深入分析了差序格局的内涵和特征,并把《红楼梦》里的贾家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老师又提了一问:“为什么中国各种矛盾横生?”同学们低下头思考片刻后也没有得到答案。马老师便说了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基层自治组织没有有效发育,二是没有传统社会中乡绅阶级介入中央政令与基层民众的联系中作为社会冲突的缓冲力量,三是道统随着网络等新兴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和更新快等方式而趋于式微。传统封建社会中最低官员是县官,而乡村里有自治的组织,有长老或族长,乡间有冲突和纠纷通过士绅阶层的利用道统的影响,通过合议裁决方式有效解决,这是一种熟人社会的表现。紧接着老师又请同学分析西方国家与中国在人际关系的区别,同学们纷纷发言。马老师点了点头肯定了同学的看法后,又补充到中国跟西方国家存在差异,中国是差序格局,中国人有非常深的故土情节,如古代的高官退休后衣锦还乡,落叶归根,而西方是团体格局,同中国情况差异大。
最后马老师请同学们发表对熟人社会的看法,同学说是靠人际关系、人情、面子。马老师都认可,然后补充说到熟人社会主要特点是交情、无讼,是礼治、道统。并对每个特点逐一分析。每个人从出生就被道德内化,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规范我们的行为。
这次心理沙龙让我们对熟人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搞好熟人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