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谁动了我的幸福----从东西方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14-10-18

来源:心力网记者 谭智轩

点击量:

幸福到底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今天,就让雷鸣老师带我们一起去探秘幸福,寻找心灵的平静。

沙龙还未开始,明亮的教室就坐满了同学。雷鸣老师让在座的同学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看法。有的同学说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的同学说幸福就是家庭和睦;还有一些同学说幸福就是维持现在稳定的生活;雷鸣老师说他们说的都不错,都是自己对幸福的正确理解。

雷鸣老师说,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有一些人在追求中出现了问题。有些人尝试寻找幸福,便会去阅读一些书籍。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本来还是比较幸福的,读过之后便觉得自己特别不幸福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那么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呢?

雷鸣老师解释说,其实这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由于中国在这方面的书籍还不是很多,因此现在心理方面的书籍多是国外著作翻译过来的。文字是能看懂了,但文字里蕴含的文化却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这就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追求幸福却变得不幸福。

雷鸣老师继续向我们分析中国文化中对幸福的定义。所谓的幸福应是有稳定的情绪,能感受到周围的关爱,并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平衡的心理状态。在生活中有知心的朋友,自由自在。这样便是“中国式”的幸福,它更强调精神上的感动,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乐”。而西方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像中国人把家庭成员、人际关系看得很重要,西方人是非常独立的。在幸福感的比较上,中西方同样存在差异。在中国,本来幸福的人,如果看到了条件更优越的人,就很可能变得不幸福;但西方的幸福感是很稳定的,不会受其他因素影响。

说到这里,雷鸣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和室友因为某个事情发生了矛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个女同学说,自己的情绪会非常低落,做事情都不会很专心。另一个男同学说,有了这次教训,就知道他对哪些话题很敏感,下次要换一种方式与他交流。雷鸣老师说第二个同学说的很对。把一件事情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受到影响,幸福感当然不会变低。可见,关系幸福的因素生活中处处可见。

时间过得很快,3点30分,这次心理沙龙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沙龙结束后,本站记者采访了2012级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专业的刘同学,请他谈谈此次沙龙的收获。他说,此次沙龙让他明白了中西方幸福观的不同,觉得对他的生活有点帮助。同时也对雷鸣老师进行了采访,请他谈谈为什么要开设本次沙龙。他说,开设本次沙龙,一是为了改正同学们对“心理”一词的误解。许多同学认为“心理”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关注的话题。二呢,是想让大家明白中西方对幸福的不同定位,找到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幸福。记者提问,请问老师您意思是授人以渔吗?雷鸣老师回答道,是的,希望他们能从此次沙龙中学到一些方法,并能实践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此次沙龙是10月16日下午2:00在5331举行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