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心理沙龙——精益之道

发布时间:2014-04-26

来源:

点击量:

看到“精益”二字,你的头脑里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不过这个“精益”可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精益求精那么简单。今天下午两点,在5331教室里,由沈宏颖老师主讲的“精益之道”心理沙龙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它的含义。

沙龙一开始,到场的大多数同学也是从“精益求精”的角度理解的这四个字。但是沈宏颖老师解释说,这个主题来源于他的朋友推荐的一本书,主要是讲解创业方面的问题,所以沈宏颖老师决定这次的沙龙主题是创业与人生的成长经历做一个类比,以此来提供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

沈宏颖老师首先借助微信的成功,向我们解释了精益创业的定义。也就是说一件产品没有必要在开发者认为非常完美时再面向市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做好一个模型,面向市场之后,根据市场需要来作出调整,从而最终满足市场需求。如开始就做到十分完备,一旦与市场需求发生冲突损失会很大,是一个十分冒险的行为。

             树立正确的认知

为了进一步解释这样一个观点,沈宏颖老师运用了“提五个问题来找出原因”的方法。一位大四法学的女生分享了自己初当班长时遇到的问题。由于前一任班长在申请助学金的事情上了解不够清楚,导致前一学期他们班几乎全班同学都申请到了助学金。她当班长时,助学金名额大量减少,但是因为她自己并不想申请而且觉得班委应该能够代表班上同学,所以她并没有召开班会向同学解释这件事,和班委一起定好了名单,最终导致得罪了班上的很多同学。“当时觉得大家挺不理解我的。”这位女生说道:“不过后来觉得还是自己的问题,没有从大多数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于是沈老师就先提问“为什么同学会感到不满”,回答是“因为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沈老师又问:“为什么觉得没有公正对待?”,回答是“班委威信不够。”以此类推,最终得出结论,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班长没有进行换位思考。

沈宏颖老师解释说,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提出五个或者更多的问题,然后自己按照五个问题,五个比例来进行不同投入来解决问题。

                       最小化可行产品

关于这个概念,沈宏颖老师说:“由于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所以只能先推出一个小产品(试用版),接受使用者的反馈,然后来不断改善产品。

对于这个概念,沈老师还是举了微信的例子来说明。微信刚开始也不是一个完善的产品,并没有讲整个计划和盘托出,但通过后期的完善不断改进了产品。

以此反映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我们可以对自己有一个计划,但没必要把每一个阶段都制定的非常完整,而是在自己的成长过成中去不断调整,以实现目标。

                          你要转型吗

转型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选择。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这就是我们自己成长发展目标的变化或调整。

在场的一位大四的男生说,在自己去找工作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转型,主要是在求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积累的不够。对此沈老师说,在你自己真正意识到有转型需要的时候,你应该以前就在潜意识里有过这种想要转变生活或学习方式的意识,但真的要我们自己清楚的意识到我们需要“转型”了,就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于是否应该在大一、大二就要制定下自己的目标,两位大四的女生都表示并不赞同。她们两位一个是从初中开始就决定要考研,而且受家人的影响,一直坚定到了大二。可是到了大三真的要考研的时候,她又决定放弃了,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还是先找工作比较好。另一位本准备在去年考研,可考研之前突然不甘心自己填报的学校,想去一个更好的学校深造,所以去年放弃了。她们都认为,每一个阶段人都会有不同的目标,可能你最终的人生方向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阶段的高度是不同的。沈老师也说道:“由于自己状态的前后矛盾,对将来结果的未知,因此不用过于牵强于以前的想法,而应该随机应变,不断调整。

在最后,沈老师又借鉴了产品生命周期这一概念来说明适时转型的必要性。“产品的生命周期取决于还有多少次转型机会。”沈老师最后补充道:“大学四年就是一个打磨过程,没有计划不行,只看计划不变通也不行,计划一定是要随着自己的成长来不断调整的,但每一次的时间最好越短越好。”

不同于传统的精益求精的理解,这种全新的精益的解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启发呢?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