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9日上午9点,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邀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约翰·杜斯奇教授在九里校区4308进行了一场名为《心理社会应对模型》的讲座。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各学院的辅导员以及成都部分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参与了学习和交流,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许军华老师担任了现场翻译。约翰·杜斯奇教授从事犯罪学和受害人学研究37年,曾担任过世界受害人协会主席,在日本水户工作过11年,为常磐国际被害人学学院教授。杜斯奇教授参与过近20年来世界上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现场心理救援工作,有着丰富的灾后心理辅导的经验。
《心理社会应对模型》杜斯奇教授在犯罪学中受害人应对研究基础上,将该模型从犯罪学研究领域扩展到所有形式的受害情况,是用以理解一般性被害与促进复原的理论模型。杜斯奇教授先请这一星期以来一直担任他的翻译查老师用中文讲授了整个讲座的PPT,包括应对等基本名词的定义、理论背景、心理社会模型的三个阶段、应对环境、应对中的5种个人资源、什么是问题、分析“问题”的8个维度、心理社会应对过程、模型在理解被害与康复中应用以及基于P/SCM的被害人分类系统等内容。
查老师中文讲述完之后,杜斯奇教授又举例重点解释了这个理论模型的关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听课老师和杜斯奇教授进行了热烈和友好的探讨,杜斯奇教授也认真地回答了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主要集中在震后心理援助做什么,特别是1个月后应该做什么以及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地震受灾的人们的反应和表现所具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