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老师积极行动

发布时间:2008-05-15

来源:记者陈光琼

点击量:

 
 
    5月15下午3点至5点,来自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汪小容、陈华、蒋红波、陈丽等老师,针对同学们目前的心理需求,在国际会议厅展开了震后心理辅导互动,舒缓同学们的心理情绪,做同学们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汪小容:“情绪适当释放”
 
    大地震带给同学们不同的经历,在汪小容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谈论自己的故事,分享不同的感受。有同学说:“灾难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依赖关系。地震的时候一位同学拉着她的手在混乱中逃跑,在非常恐慌的情境下,她感觉很安全,看见有一个人在你身边还活着是一种依赖。”对此,汪小容老师表示赞同。
 
    陈华:“灾难中应心存信念”
 
    “大灾难容易引发恐惧心理,恐惧心理会带给人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全身无力、冷汗等,” 陈华老师讲,“这种情形下,人应该有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否则人就特别容易崩溃。”
陈华老师说,树立信心和信念依赖以下三个方面:关注正常渠道的信息,用以往战胜灾难困苦的大事件或经验激励自己,认识到成都地质及房屋结构对6至7级地震的抵抗能力。
 “我们应该和自己同龄的医务人员、解放军等换位思考,他们在防震救灾一线战斗,那试一试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我们的心理就能很稳定。”
 
    蒋红波:“交大第一跑”
 
    蒋红波老师说:“遇到大灾难时第一个跑出去是很积极的应对反应,恐惧、积极反应是本能正常反应,但不能过激。”蒋老师戏称,“地震来临时,自己是交大第一跑。”同学们大笑不已。
他做了个有趣的比喻,“目前成都的房产基本抗震,可以居住,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住在外面。”这种心理类似于买彩票的夸大心理,大多数买彩票的人都认为自己有五百万分之一的中奖机率,都会认为五百万分之一离自己很近很近。“放在地震这样的灾害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蒋红波老师还讲解了自己在地震来临时的切身体会,“看到那些被压儿童的照片,心理不是那么痛楚,直到昨天晚上,见到自己三岁的小女儿后问她:‘地震了,你怕不怕?’小女儿说:‘怕,站在地上还摇啊摇的。’”
蒋红波老师想,如果自己心爱的女儿在地震中遇难,或是被困住,那是怎样一种心理痛苦啊,“吾从爱子之心而知天下心。”
 
    陈丽:“大灾难不忘互相关爱”
 
    陈丽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亲眼所见的故事,她说,地震发生的时候,她身处沙湾会展外面,看到会展的大玻璃晃动、听到玻璃等掉落摔碎的声音时,自己也感觉很恐慌,“也许那种情况下什么也顾及不到了。”陈丽老师亲眼见到,逃跑中一名二十多的青年男子用力推倒一个跑得不快的白发老人,“这与电影《泰坦尼克号》老人妇女儿童优先脱险形成强烈的对比。”关键时刻,社会危机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素质。
 
    震后的心理恐慌与焦虑在各位老师的讲解后得到了很大缓解,许多同学纷纷说,从老师们的讲解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震后心理辅导互动活动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