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特别是新生)中出现人际交往困难,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合作精神等现象,11月17日下午,心理学会第五届素质拓展活动在南区体育场展开。他们希望通过举行趣味性的素质拓展训练和心理小游戏,帮助参与者激发自身的潜能,重新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培养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个人交往沟通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等,更为乐观勇敢地面对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挑战,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更快的成长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
活动刚开始,就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学院的同学。第一个环节是缩小包围圈游戏。随着引导员的口令,所有的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圈,并将自己的胳膊搭在相邻同伴的肩膀上。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家要一起向这圆心迈步,同时要保持大家已经围好的圆圈不被破坏。一步、两步、三步,圆圈已经密不透风了,然而貌似不可完成的任务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却顺利完成了——没有一个人被挤下包围圈。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在这个不见经传的小游戏中得到彰显。
接下来,是趣味性强的打绳结游戏。要求两手抓住绳子的两端,在不许松开的前提下打出一个绳结。“这怎么打啊?”许多同学面面相觑一直想不出好法子。积极开动脑筋的同学在几番思考之后,想出了绝妙的办法:先用两只手臂打一个结,另一个搭档把绳子的两端递给打绳者的双手,松开被打结的手臂,手中的绳子自然成结。这让不少在场者恍然大悟。经过互相交流,几次尝试之后,大家都能完成这个动作。虽然游戏取材于生活,却蕴含着大智慧。通过参加者集中精力、开动脑筋、相互交流,同学们共享了经验,学习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极具特色的要数“直呼其名”的游戏了。所有参加者要自由组合成队,每队十人。组合成对后,以队为单位围成一圈,以传递小球为讯号“直呼其名”。首先是握球者大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手中的球传给自己左边的队友。接到传球的队友也要如法炮制,喊出自己的名字,接着往下循环。一轮过后,游戏规则变了。接到球的队员必须要在未经思考的一瞬间喊出另一个队员的名字,然后把球扔给队员。很多参与者都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基本上互不相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人名还真具有挑战性。游戏一开始,就笑话百出,不乏张冠李戴者。出错的同学还有小惩罚。这样一来,经过小球被扔来扔去,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了彼此的名字。最后,要求每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出组名,口号和造型。人多力量大,队员们各抒己见,终于制定出各具特色的“队标”并一一展现。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派对,几分钟内参与者从陌生到相识,一起为小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有争执,有欢笑,更多的是参与者在沟通中认识了自我,提升了自我。
“同舟共济”活动把此次素质拓展活动推向了高潮。每队发到三张报纸,拼成一个正方形,然后逐渐减少报纸的面积,看哪对人在报纸上坚持的时间最久。这几乎是在挑战极限,要在那么小的面积上站那么多人,许多同学都惊呼“不可能!”。报纸一点点被撤走,队员们越抱越紧,几乎都无法呼吸了。许多队员们由于无法坚持单脚着地导致整个队都倒下了。场地上的小团队纷纷倒下了,能坚持的也在“告急”。然而胜利总是属于团结而具毅力的人们,由心力网的新记者们组成的“心力”队始终屹立不倒,最终夺冠。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快地流逝。在活动就要结束之际,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感慨万千。在心学素质拓展的平台上,大家认识与体验沟通、协调、合作、奉献与信任的可贵。这是个不平凡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