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让全校师生了解并认识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专业指导老师,心力网记者在一个寒风凌烈的下午,记者叩响了心理咨询办公室的门,采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日本留学归来博士张学伟老师。
张学伟,
2000
年赴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08
年毕业进入西南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工作,现担任
2010
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班导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承担变态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张学伟老师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在鹿儿岛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实验室工作,对有心理和先天心理缺陷的儿童(特别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和咨询辅导,同时,在国内曾在中学有较长的工作经历,对学生生活成长的经历有相当的了解,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
做了数十年教师,最令老师开心的事是可以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应用心理学。她认为,无论是孤独症的儿童,未成熟的中学生还是我们西南交大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就感。看似在帮别人,实则在帮自己。“就像那些去做义工的日本大学生”她说“我曾经问过他们,为什么不辞辛劳的去帮助孤独症的儿童,甚至自己去买牙膏教会他们学会怎样刷牙。他们告诉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同时也在帮助自己,自己从这件事的过程中学到了包括责任、信任、交际在内的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生活的本质是美好的,但我们往往只追求结果的成功,忽视了过程的快乐和感动,这一点,或许才是生命的意义。
张
老师到西南交大
2
年多来,在与同学们交流接触中,她认为西南交大的学生非常优秀,有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也是中国当代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然而,作为一所工科类院校,西南交大的人文素养氛围还有所欠缺。而这种人文氛围和素养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帮助和指明灯作用。
当谈及她的日本大学时,她告诉记者,令她对日本大学生影响最深的是,日本大学生有着中国大学生无法望其项背的社会公益之心。由于心理治疗实验室内有数以百计的有心理缺陷的儿童,所以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去参与对于这些儿童的关爱。然而,仅仅只有
56
万的鹿儿岛市却有足够的义工去为孤独症的儿童服务。
“举个例子,”她说道:“有的儿童突然暴怒时会击打义工以发泄自己心中的苦闷,但是义工不得不忍受,因为那是他们的责任。”不仅如此,义工还会至始至终的清理活动过后的场地并未下一期的活动写策划和方案,而不像有些中国学生平日在社团不做什么事,或者做完一个活动后,直接就走了,也不管事后的处理。这一点张老师说她从中学到了很多。她认为我们中国学生应该学会做事至始至终,并且也应该对公益事业给予极大的关注。
最后,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诸如焦虑、恐慌,她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很多时候人的心理问题是因为自己不能坦然面对突然变化的事情。“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
1”
老师若有所悟的感慨道。过于专注自己的世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应该放开胸怀,笑看一切,这样,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将灰飞烟灭。
记者感受:与张学伟老师交流十分愉快,从老师的只字片语中,记者感受到作为一名心理老师的柔情和博爱,对于社会慈善的热心也令我们感动,希望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在像张学伟一样的老师努力下,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