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至20日,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八届“交心桥”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提升线下集中培训在校图书馆1号、2号报告厅顺利举行。全校29个学院(中心、实验室)的1187名本研心理委员参加本次集中培训。通过强化角色身份认知、朋辈心理疏导与主题班会组织等技能,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同学的心理健康朋辈支持队伍。
培训的第一个专题是聚焦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边界。在这个专题培训中,通过解析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明确心理委员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同时,结合真实案例,心理委员以“倾听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及时向学院反馈班级心理动态,协助构建班级层面的危机预警机制。
第二个培训专题聚焦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通过情景模拟演练“黄金四步干预法”,强化危机识别与初步处置能力。在学院联动模拟环节,授课教师指导心理委员快速对接学院心理资源的路径,及时纾解同学的心理危机状态。参训的机械工程学院一名心理委员表示:“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做好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可能会挽救一个生命。”
第三个培训专题重点强化心理委员的朋辈辅导技能。通过“宿舍矛盾调解”“考前焦虑疏导”等角色扮演任务,重点训练“3F倾听法”(事实-感受-需求)与“赋能式提问”技术,增强心理委员的日常辅导技巧。信息学院一名心理委员在小组讨论中分享:“现在更清楚如何将学校心理服务资源有效传递到班级。”
最后一个培训专题是心理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通过“人际互动”“压力管理”等团辅示范活动,提升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特色活动中的组织能力。许多学员反馈,此类培训显著增强了他们服务班级的使命感和专业自信。
通过四个专题的培训,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的刘同学表示,“这场培训既是技能升级,更是责任唤醒。”“专家们教授的不仅是方法,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培训以“专业赋能·朋辈护航”为主题,以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战培训的模式,历时半年,强化角色身份认知、增强朋辈心理疏导技能、加强主题班会组织能力建设,以“中心心理健康联系人+辅导员+心理委员”工作模式,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