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2022级新同学:
你好!在此特殊时期,首先致以诚挚的祝福,愿你们一切安好!
大学新生活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汹涌来袭,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心灵的考验。根据“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决策部署以及学校“关于落实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的通知”,学校密切关注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并尽其所能为同学们提供相关服务。让我们携手同行,共渡难关。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一直守护在同学们身边,特向同学们提出以下温馨提示:
一、新冠肺炎疫情压力下,我们可能会有这些身心变化
1、生理变化
身体上可能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头部、肩颈、腰背等);消化系统可能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问题(胸闷、多汗、发冷、颤抖、肌肉抽搐等);或者出现饮食问题(无食欲或食欲升高)和睡眠问题(入睡难、易惊醒、早醒、嗜睡等)
2、情绪变化
出现高频度、长时间的情绪波动,如焦虑和恐惧,别担心,这可能是对疫情变化的未知而带来的不安全感;因担心被感染或变红码而出现害怕的情绪,而长时间不能外出、学习生活作息被打乱可能出现的愤怒情绪,或出现乏力、情绪低落、无聊等。
3、认知变化
当你对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新冠肺炎的症状过多关注时,也许会让你对身体的细微变化变得十分敏感,仿佛就像拿着一把放大镜在不停查找。通常会夸大、高估身体症状的危险性,并不住地担心最坏结果的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
4、行为变化
为了获得安全感,让自己更舒服一些,你可能会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反复消毒、不停查询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等;或出现回避行为,如不想和家人、朋友联系,只想一个人呆着;或通过喝酒吸烟、暴饮暴食等转移注意力。
在非常时期,这些身心变化都是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压力)而产生的心身适应性反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应激反应。轻度应激反应不影响人的学习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度应激反应会引发身心反应症状并持续一段时间,对个人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重度应激反应常影响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的发挥,会持续4-6周。轻中度应激反应是我们应对危机事件的正常反应,同学们不必担心自己心理出了问题。但如果反应过度且时间超过6周,则需高度关注和寻求帮助。
二、正视疫情,我们可以这样积极应对
1、正规渠道掌握疫情信息,密切关注自我心理健康
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官方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动态、防治知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舟共济、科学防治,坚定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信心。
密切关注自我心理健康。面对严峻的疫情,我们不免感到担心、焦虑和恐慌,为了与全校师生一起应对疫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考验,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特别推出了线上心理支持服务:QQ--1127403064,每天工作时间 9:00-12:00,14:00-17:00,18:00-21:00;还可以拨打“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4009678920,010-67440033,027-59427263;每天工作时间8:00-22:30。
同时,如果你之前确诊有心理疾病并正在服药,一定坚持专业治疗。心理疾病有实实在在的症状与痛苦,无法简单地通过自行调整而改善,心理咨询的帮助也大受限制,其康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持续进行。切忌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引起疾病的复发,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
2、利用这个时期多与家人、同学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营造温馨氛围
疫情打乱了同学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客观上也为你们将这段时光变为生命中一段难得的回忆创造了机会。你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问题、读书、聊彼此感兴趣的事情、聊未来的打算……与父母联系请他们放宽心:学校、学院很关心、学习生活均照常进行,在学校很安全、生活医疗等都有保障……以此营造温馨融洽的宿舍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同学们和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
3、服从防控总体安排,保持情绪稳定
首先,严格按照学校整体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聚集不外出、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其次,做好信息反馈,同学们一定全力配合学院及辅导员老师做好疫情防控报告,时刻保持与联络同学及学院辅导员的沟通和交流,有困难有需要及时向学院辅导员老师报告。第三,密切关注学校相关通知,了解各类资源为己所用。受疫情影响,学校很多工作方式进行了适时改变,同学们需要多关注与了解学校如教学、实验、考试、管理、科创活动开展等相关通知,了解学习与生活等资源,以积极、理性的心态,以健康的方式度过这段时间。第四,要增强防范意识,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在食堂取食、取快递等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勤洗手,注意消毒,注意寝室通风和卫生,以确保个人健康。
感谢同学们对学校的信任、大力支持与配合!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抗疫,一起助力我们的健康成长!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202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