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心理中心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23

来源:

点击量: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心理中心全体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收听收看了开幕会盛况,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大会开幕后,中心广大师生精神振奋,备受鼓舞,对报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中心党委中心组随即开展理论学习研讨。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是指引我们奋力迈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和行动指南。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岗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1.党委书记 刘咏梅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立意深远、旗帜鲜明、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对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心理中心党委将进一步凝心聚力,认真学习贯彻好二十大精神,联系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相关要求,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心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将育心育德育人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西南交大新篇章贡献力量。

2.主任 陈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通篇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是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再一次生动的体现。十年砥砺奋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过去的十年,我们党和国家遭遇到的各种惊涛骇浪,但在党的英勇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主、自强,我们国家也已站起来,富起来,走向了强起来。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教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报告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和指导学生中,育人育心、立德树人;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3.党委副书记 柯小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深刻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蓝图,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的迫切要求,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引领学生成长;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用心用情关爱青年学生成长,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科技、人才支撑保障。

4.副主任 雷鸣

金秋十月,天清气朗。在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确定了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二十大报告确定的中心任务,使我倍感祖国的未来可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待。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健康方面的论述特别关注。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并提,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将学习活动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育心育德育人,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建设,投入到心理育人的实践中,着力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发展格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5.副教授 李启明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感到特别振奋和激动。因为党的二十大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十分关注党的教育事业。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要在于以心育人,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心理育人工作,通过更加全面到位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加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获得感,培育青年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贡献。

6.学生工作组副组长、团委书记 樊菊

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学生工作组副组长、团委书记,要继续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使之找准奋斗目标,锻炼自身本领,让青年人在未来的舞台施展才华,将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勇拼搏、积极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7.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赵海琳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与我们学生党员最接近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人才建设这一块的内容。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大学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推进技术转化的重要阵地,交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我们研究生党员要踏实努力学习,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为党和国家奉献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

同时作为一名毕业生党员,前段时间我正在为我的就业问题感到焦虑,在听到报告中党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我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了,我也会放平心态,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继续提升自己,早日找到适合的工作。

8.2021级研究生 史可心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明确了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党员,未来将是我们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依然要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新的挑战,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发扬斗争精神,加强专业学习,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9.2019级本科1班学习委员 邹乐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多个领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为祖国感到深深的自豪,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作为高校学子,是国家未来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在学校学习中,也应该努力把自己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续写时代华章。

10.2019级本科2班班长 刘怡然

聆听报告后让我备受鼓舞。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我们要不负党和人民嘱托,加强自身的学习,心系社会,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国家正在经历的大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做出属于新时代新青年的贡献。

11.2020级2班学习委员 燕修祺

报告中明确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而我们作为青年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