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凉风刚刚在校园飘散,伴着一丝凉气和微微细雨。校史馆的门前,一尊铜像,一位老先生紧缩双眉,凝视着远方,一如他过去的亲切、质朴。这位老先生——方俊院士,有着艰辛探索、开创伟业的一生。为传承他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弘扬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品格,我校为方俊院士树立铜像。
人物介绍
方俊(1904—1998),江苏武进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0年代参加《中华民国新地图》与《中国分省新图》(统称“申报地图”)之编纂与修订,设计了地图投影,著有《地图投影学》。50年代创建中国科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指导研制重力测量仪,参与并领导我国重力基本网及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建设,开创我国地球形状学和大地重力学的新体系。60年代致力于人造卫星轨道的地球引力摄动研究,为空间科学提供测绘保障。70年代开展固体潮及地球自由振荡的理论研究,为中国动力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3 年入交通部唐山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一年后,因家贫辍学。但是,一年的学习却学得了交大精神的精髓,成为他成才的精神财富。方俊是我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他 1975 年出版的《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一书,长期以来都是国内这方面的唯一专著。上个世纪80年代,他又从事固体地球潮汐的研究,完成《固体潮》一书,把我国的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17年9月14日星期四下午,满怀这对老先生的敬仰与缅怀,伴随着“轻拂尘埃,光辉永驻”的内心呼唤,心理青协的同学们带着劳动工具前往打扫位于校史馆前的方俊先生纪念像。同学们为老先生拂去岁月的风沙和尘埃,以表达内心的怀念和尊敬。
经过前两天心理青协的观察发现方俊先生的雕像主要问题在于灰尘较多和蜘蛛网较多,14日心理青协的同学带着笤帚,抹布等工具冒雨对方俊先生的雕像进行了细致的打扫。首先同学们对方俊先生雕像上的蜘蛛网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楚,然后用抹布对雕像尤其是雕像的玻璃处进行了细致的清灰工作。
地球形状的基座上经纬线相交,寓意老先生一生和地球母亲心灵的对话。而这基座随着春去冬来长出了细细的嫩草,秋的落叶搭在上面,不免也布满了细细的灰尘。同学们认真的用笤帚对雕像的底座以及底座周围进行了扫除,清理了垃圾,扫去了泥沙。
最后同学们为方俊先生的雕像带回了干净的环境并怀着对方俊先生的崇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