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关于举办思博纳杯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通知

发布时间:2016-09-22

来源:

点击量:

 

 

 

四川省各高校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注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与保健,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个体认知技能和自我调节技能比赛,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体察自身心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推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心理技能风采的平台。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决定主办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由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承办,北京思博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现将有关比赛通知如下:

一.    参赛对象及名额

(一)      参赛对象

四川省高校在校全体本科生

(二)      参赛名额

本次比赛为团体赛,每个高校选派一队选手参加。每队两人。

二.决赛阶段比赛流程

1、技艺竞赛:限时魔方复原;

2、控制力竞赛:精准度测试;

3、智力竞赛:高难度脑力答题;

4、记忆力测试:数字技艺竞技;

5、团体心理控制能力竞赛。

(一)海选赛

海选赛由各校自行组织。接本通知后,各校即进行宣传和安排,动员本校在校本科生踊跃参赛。

(三)决赛

1. 决赛时间:2016年10月29日9点开始。

2. 决赛方式:现场比赛,时间一天。

(四)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团体赛一等奖1队奖金3000元,二等奖2队奖金2000元,三等奖5队,各500元。优秀奖若干。并颁发由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与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盖章的荣誉证书。

 

三、相关事项

1.决赛报名:参加决赛同学须填报《思博纳杯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报名表》(见附件)一份。

2.所有参加决赛的队伍,必须由学生处或心理中心负责老师带队。若没有老师带队取消比赛资格。

3.本次比赛不交报名费,请异地参会代表提前预定住宿,会务组也可代为预定,费用自理。参会期间,组委会统一安排午间会餐。

4.比赛组委会官方群qq群名称: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218088248。

5.请各参赛队伍在10月15日前将报名表发到896567356@qq.com邮箱。

6.会务联系电话:66367444 徐老师13980876421、马老师13880038215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指导中心

承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

北京思博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9月18日

 

 

 

 

 

 

 

 

 

附件:1报名表

      2.竞赛流程

    

 

              

“思博纳杯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报名回执表

                            (传真电话:028-66365511 896567356@qq.com)(此表可复制)

 

学校名称

带队老师

职务

电 话

电子邮件

参赛队员姓名

性别

专业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及手机

是否需要代为预定酒店:

                                                        参赛单位盖章:                                         

                                                              2016 年   月   日 

               

 

 

 

 

 

思博纳杯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规程

 

为办好2016年思博纳杯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确保比赛的公平、安全和顺利进行,为参赛选手提供公正、合理的竞赛环境,特制定本规程。

 

一、竞赛主题:

思博纳杯四川省大学生心理技能大赛

二、竞赛主要目的

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个体认知技能和自我调节技能比赛,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体察自身心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推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心理技能风采的平台。

三、竞赛内容

团体脑认知竞赛:

限时魔方复原(计分):三阶魔方速拧(一层还原、二层还原、六面还原);比拼参赛选手的逻辑思维能力,参赛队每名选手均参加比赛,比赛限时3分钟,依据规定时间内各队累积得分高低评判胜负。

精准度测试(计分):电流急急棒竞赛,参赛队每名选手均参加比赛,比赛限时5分钟,依据规定时间内各队成功完成比赛用时长短评判胜负。

高难度脑力答题(计分):智力水平竞赛,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限时10分钟,答对一题得一分,依据规定时间各队得分高低评判胜负。

数字技艺竞技(计分):记忆力竞赛,参赛队每名选手均参加比赛,限时5分钟,正确记忆一个数字得一分,依据规定时间内各队累积得分高低评判胜负。

通过团体脑认知赛项,为参赛队创造高压力应激状态,为后续团体状态比拼和心理控制能力竞赛创造应激条件;

团体心理控制能力竞赛:

参赛队利用手持式心理调节仪,在同等高压应激状态下设定训练目标值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竞赛,综合参赛队全员在相同时间内使反馈场景进度前进最多者为调试能力最强、应激训练水平最高,亦为最终获胜团队。

个人心理控制能力竞赛:

参赛选手利用漂浮反馈放松综合训练舱参加个人赛,在同等高压力应激状态下设定训练目标值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竞赛,在相同时间内达标率最高者为调试能力最强、应激训练水平最高,亦为最终获胜者。

四、竞赛规则及流程

初赛

参赛队伍:30所学校,30支参赛队伍,每队2人,共计60人。

环节一、技艺竞赛:限时魔方复原

1.         参赛者需使用主办方提供的三阶魔方;

2.         参赛者分六组进行比赛,在一组选手比赛时,其他选手在指定的位置观看比赛;

3.         比赛前魔方由裁判背对选手进行打乱,打乱步骤20步以上;

4.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每轮还原魔方时间限定在3分钟内,比赛选手完成(一层、两层或六面还原)后把魔方放到桌子上,根据魔方的完成情况积分

环节二、控制力竞赛:精准度测试

1.         参赛者需使用主办方提供的电流急急棒设备;

2.         参赛者分30组即每只队伍为一组轮流进行比赛;

3.         比赛开始后两名队员手拉手,其中一名队员(自定)进行挑战,把电流棒手柄从开端运动到末端,中途手柄不得接触导电体引起声光报警(声光报警为游戏失败,从头再来);

4.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每轮比赛时间为3分钟,按照完成挑战耗时进行成绩判定。

环节三、智力竞赛:高难度脑力答题

1.         比赛题目投影到赛场大屏幕,所有比赛选手同时进行答题;

2.         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独立完成答题;

3.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每道题目答题有时间限制,根据投影提示进行回答,共计耗时10分钟。

环节四、数字技艺竞技(计分):记忆力竞赛

1.         比赛题目投影到赛场大屏幕,所有参赛选手同时进行答题;

2.         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独立完成答题;

3.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题目为数字和字母的组合,题目展示时间为2秒钟,作答时间为3秒钟,共10题。

环节五、团体心理控制能力竞赛

1.         比赛选手需使用主办方提供的手持式心理调节仪,佩戴生物传感器;

2.         每组4队选手同时台上竞技,通过心电生物反馈形式,即时表现视频进度的快慢。

3.         由裁判员统一发起比赛任务,比赛时间为10分钟,比赛结束后根据视频进度多少来判定成绩。

初赛中总分前八名的队伍进入决赛-团体赛,参赛选手中得分前八名的选手进入决赛-个人赛。

决赛

?  团体赛

参赛队伍:8所学校,8支参赛队伍,每队2人,共计16人。

环节一、脑认知竞赛

1.         比赛题目投影到赛场大屏幕,所有比赛选手同时进行答题;

2.         同队选手共同完成答题,每个队伍提交一份答案即可;

3.         开始时间听裁判员口令,每道题目答题有时间限制,根据投影提示进行回答,共计耗时10分钟。

环节二、团体心理控制能力竞赛

参赛队利用手持式心理调节仪,在同等高压应激状态下设定训练目标值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竞赛,综合参赛队全员在相同时间内使反馈场景进度前进最多者为调试能力最强、应激训练水平最高,亦为最终获胜团队。

五、主办单位: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六、协办单位:北京思博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七、竞赛地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六、地址: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

八、联系人:徐老师 13980876421 马老师 13880038215

九、时间安排:

2016年10月29日上午9点到下午2点(午饭、午休一小时)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