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4月11日上午九点半,由大学生心理学会承办的大学生心理学会骨干培训讲座“非暴力沟通”在x2433举行。讲座由心理中心的冉俐雯老师主讲。
冉老师首先举出三个典型的例子为我们简明扼要地向同学们说明了什么是暴力,什么是沟通中暴力。接着进一步解释了暴力的四种表现: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以及强人所难。由于在人与人沟通中存在这些现象,使得我们彼此之间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造成心灵的隔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沟通中的暴力,冉老师请同学们三人一组进行情景排演,两人交流,一人负责记录交谈中的言语暴力。通过“看电影”和“购物冲突”情景的练习,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沟通中的暴力。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那样的交流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如何进行非暴力的沟通?冉老师随后给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第一,观察。重点其实在于区分观察与评论,明白什么是我的观察。如若将二者混为一谈人们就会更倾向于评判,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第二,感受。也就是体会和表达感受,区分出感受与想法并且建立表达词汇;第三,需要。明白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这其实也是感受的根源,即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第四,请求。请求帮助,找到那些需要会导致那样的感受。冉老师表示从这四个步骤中不难看出所谓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其实还是在于与人的沟通。
了解了非暴力沟通具体的实践方法后,冉老师又例举了一个“父母催婚”例子向同学们进一步的展示了如何运用这四步骤的具体方法,并再次请同学们运用这四步骤重新对刚才的情景重新排演。排演结束后,大部分小组都表示解决了刚才似乎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讲座的结尾,冉老师又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两个应用:如何表达愤怒和如何表达感激。表达愤怒时,同学们首先应该停下来,什么都不做。然后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体会自己的需要。最后就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求了。与批评与指责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至于感激,冉老师说,我们应该要充分表达出对方做了什么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的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最后再思考得到满足后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表达感激时,这三个部分先后次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冉老师用一首诗完满的结束了这次关于非暴力沟通的讲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