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西南交大报:用心理文化构建温馨的交大家园——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打造校园心理文化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04-22

来源:作者:陈姝君

点击量:

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3月25日以来,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又刮起一阵“善爱我”、以积极豁达的心态生活的小旋风,这便是我校第二届“3·25”善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而且这阵小旋风还吹向了四川省的高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教育部更将这一做法在一次会议中向全国高校推介。谈起这个,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教授颇为兴奋,“我们推进‘3·25’活动正是要让大家关注自身乃至他人的心理健康,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师生们建立善待自己、善于自我调适、主动适应激烈变化着的社会的观念,在校园乃至社会中构建心理文化。”
       自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于1996年成立以来,宁维卫等老师默默地担负起校园心理安全卫士的职责。谈起最初那几年,宁维卫坦言太过艰难:最初开始心理咨询时,普遍存在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观念,这让师生们对我们的工作很不理解。
       2004年是一个转折点,马加爵事件引发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也让交大校园里这些默默奉献的心灵卫士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近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心理中心转变方式方法,拓宽渠道,在校园里为师生们营造更为和谐的氛围,尽力地用心理文化浸润每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未雨绸缪的预防性的、基础性的教育。”宁维卫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教育实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都可以说是国内高校领先的。用体系一点的话说,便是率先在国内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即以“课堂教学、危机干预、实验实训、心理文化、社会服务”为模块,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其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危机干预为防火墙,以实验实训为潜能激发策源地,以心理文化为育人环境,以社会服务为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载体,五大模块相互交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整体效应。
       “我们首先是用好了课堂主阵地。”宁维卫对此颇为自豪,目前,心理中心拥有着国内领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群。这一课程集群有着两个国家级课程平台——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青年心理学》与国家视频公开课《灾难教育心理学》;有着以通识教育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为骨干的30余门个性化课程集群。年均开办60-70个班次,选课学生年均约7000人次,30余人的精干教师队伍让宁维卫感到很给力。
       “许多同学心理健康知识其实是很欠缺的,出了问题不能正确对待,不知道该怎么办。”有鉴于此,宁维卫对课堂主阵地十分重视,“课堂是同学们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最经济、最有效的地方。”曾经有一位男同学因为被情感问题深深困扰,特意选修了宁维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每次都坐在前排认真听,一学期课听下来,这位同学豁然开朗,甚至能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评价与指导自己的情感之路了。宁维卫还谈到,更有一位男同学连着三年选修了同一门课,每年都记了笔记(后赠予宁维卫做研究),第三年还是带着自己的女朋友一起选修,这位同学表示,每听一次总有新的感悟。这些受益的同学也让宁维卫对课程建设更加热情而专注。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心理中心专门成立了课程质量建设小组,许多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均在其中,调研、分析、评估、督导,对课程的建设“一点儿不马虎”。
       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教师是主导,学生便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心理中心第二个制胜法宝。依托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大学生心理学会、研究生心理学会、创造学会心理专业社团,心理中心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同伴教育活动体系,覆盖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宁维卫介绍,这些学会的同学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开展心理诗朗诵、微课程、微电影等自我教育活动,还积极开展或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受益学生上万。这不仅扩大了心理健康知识传播面,更让关爱心理健康的意识在师生心中萌芽,一个明显的表现便是,现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和老师开始多了起来。在“3·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发起之初,同学们便全情投入其中,出谋划策,积极组织,让宁维卫直呼“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
       信息时代,心理中心也紧跟形势,充分发挥了网络和新媒体的力量。去年,西部首门心理健康教育系列MOOCs课程《认识青年》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以及五所交大共同推出的华人教育平台(Ewant)正式上线。通过心力心理测评与咨询网的建设,利用微信、短信等媒体平台,心理中心更打造了全时空的心理文化。其中,微课程——“我趣”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让心理健康知识在一个个有趣的专业点评中融入同学们的大脑。
       在让同学们受益的同时,心理中心也关注老师们的心理健康。除了提供心理咨询外,心理中心与工会、组织部也积极合作,为各类教师群体提供心理知识普及讲座。在每年引进新教师时,人事处也会与心理中心合作,就准老师们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更为全面考察他们能否胜任即将承接的工作任务。
       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为此,心理中心大力开展学科建设,不断把源自西方的心理学理论与本土实际相结合,指导在校内的实践和社会服务工作。尤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心理中心不断吸纳师生团队开展灾后心理重建的经验教训,开展研究,将心理学理论接上了地气。《灾难心理学》、《灾后心理调适与压力应对指南》、《灾后心理重建指南》等系列成果多次服务于汶川、庐山等灾后心理重建。经常性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也让心理中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被广大同行接受并应用。
       “社会的健康最基本的是个体的健康,每个人拥有健康的心态,社会才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校园氛围也能更加温馨。”宁维卫表示,“经过十余年的打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在较高的平台之上了,依据徐飞校长提出的培育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心理中心必须有所作为,更大有可为!”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