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汶川大地震心理重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1-05-23

来源:校主页

点击量:

    5月19日上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协办的“回顾与展望:汶川大地震心理重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九里校区国际会议厅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和推广灾后心理重建的成果,把握灾难心理教育的最新理论,为灾区心理工作者提供交流的机会,以便进一步促进灾区心理重建。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王均,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梅,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著名专家罗劲研究员,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等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唐永进主持。

       我校党委副书记朱健梅在研讨会上致辞。朱副书记回顾了我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重建过程中的工作和成绩,并指出,研讨会为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及实践的平台,有助于相互借鉴,启迪思维,创新成果,也必将对灾后心理重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灾难心理教育的系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均在讲话中介绍了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基本情况、学术活动开展和科研情况,以及我省社科事业取得的成绩。关于灾后心理重建工作的研究,王均书记指出,这是必须做并且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做好灾后心理重建工作首先要研究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包括建立社会应急机制;要建立一套灾后心理重建的理论体系、心理重建的体制和机制,培养灾后心理重建方面的人才等。

      在大会发言环节,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我校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宁维卫和我校出版社社长阳晓先后作了发言。

      宁维卫主任围绕本土化灾难心理教育研究,主要从“五个观念”和四个“目标层次”展开了自己的发言。“五个观念”的主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教育与训练在心理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灾难心理要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的研究不同群体中的个体;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教育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应该建立在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的模式系统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宁主任同时指出,灾难心理重建教育的本土化目标模式包含了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四个目标层次的内容,并进行了具体阐释。

       我校出版社社长阳晓在发言中介绍了由宁维卫主任主编的《灾难心理学》一书的基本情况。阳晓社长表示,灾难心理学是心理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急需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探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科学心理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灾难心理学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阳社长高度评价了《灾难心理学》一书,认为其在理论框架和观点方面均有所创新,且填补了国内灾难心理学研究的空白。

      随后,省社科联王均书记、我校朱健梅副书记、中国科学院罗劲研究员向灾区学校代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赠送了《灾难心理学》一书。。

      在大会交流阶段,来自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各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灾后心理重建过程中所作的具体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进行学术研讨。

       下午2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罗劲研究员以“心理学的作用以及科学研究在心理应用和服务中的作用”和“灾难后心理原始化回归背景下的最近发展区干预理论”为主题,进行了学术讲座。在“心理学的作用以及科学研究在心理应用和服务中的作用”专题中,罗劲研究员使用网络用语等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以及一系列科学实验结果,深入浅出而又科学地揭示了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及相关理论,指出了心理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他以西医由弱到强的转变的例子开始,提出“科学研究是心理学发展的硬道理”;在“灾难后心理原始化回归背景下的最近发展区干预理论”专题中,罗劲研究员从“心理干预的测不准原理”到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应激接种、心理治疗方法等,论述了心理对身体的重要程度,并重点介绍了“最近发展区干预理论”,从如何消退创伤记忆、怎样干预最有效、安慰剂效应的情绪调节原理等方面,介绍了灾后心理重建工作的方法。

      《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成都商报》、《香港大公报》等多家媒体到场做了报道。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