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相互了解,构建和谐校园
之“大四,在眼高手低中成长、成才”
大四,人生的关键阶段,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现在这个时段一些学生早已进入公司实习了,也有一些同学已经实习结束,返校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了。
前几天,记者无意中结识了一位大四同学,得知她就是刚从公司实习回来的。因记者最近在做题为“增进相互了解,构建和谐校园”的访谈专题,故而主动跟她攀谈起来。希望她这些不经人意的经历能给尚未进入毕业班的同学带来些许帮助,在了解毕业班同学相关状况的同时,加强对未来生活的预见能力和对现在生活的适当约束。
记者:你在哪家公司实习的呢?
同学:成都拜迪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感受如何?
同学:嗨,别提了,又苦又累又挨骂!
记者:你具体是做什么工作呢?
同学:质检。
记者:跟你专业相关吗?
同学:嗯,差不多吧。
记者:那做起来还不简单吗,都学了四年了?
同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也是一言难尽。
记者:能不能具体说说?
同学:就拿上周来说吧,都快要走了,还被师傅骂。因为我把很重要的标签贴错了。我好像天生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做什么都做不好似的。
记者:别这么说嘛。
同学:也是我倒霉。我还在贴时其他人差不多都已经准备下班了,我师傅也正想走。因为不放心,所以回转过来看了看我贴的。没想到一看就看出问题了,把他气的,还愤愤地问我是不是存心想害他。
记者:你怎么说的?
同学:我没回答。
记者:你没做解释?!那你当时又在干吗呢?
同学:我站在那看着他把贴错的都撕下来重贴。
记者:你怎么不帮忙一块做呢?
同学:不知道
记者:再后来呢
同学:哦,那时还有个师兄在,他还一边添油加醋,说我肯定是存心的。
记者:你还是不辩解?
同学:当时没想这么多,就只知道自己犯错了。
记者:其实我想他们也知道你肯定不是存心要弄错的,你师傅当时可能是因为在气头上才抛出那么一句话。你不作解释也有不解释的好处,说不定越描越黑。
同学:是的,后来我朋友也是这么劝我的。他还跟我说其实也没什么,事后再向师傅解释一下,道个歉并保证以后会多注意就行了,还建议说能买份小礼物小送一下当然就更好了。
记者:你买了没?
同学:嗯。
记者:收效如何?
同学:正像我朋友说的那样啊。他知道我这周就要走了之后还有点舍不得呢。
记者:之前还有没有别的新鲜事?
同学:也没什么新鲜事了,只是我进公司后才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事都不会做。
记者:哦,是吗,什么事?
同学:扫地
记者:扫地?
同学:是啊,我们刚进公司都要被安排打扫卫生、倒水倒茶之类的最基本工作。
记者:觉得委屈吗?堂堂大学生,进入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打扫卫生,端茶倒水?
同学:一开始有点,后来就不这么觉得了。
记者:哦?
同学:别这么大惊小怪,我之前说过的嘛,我不会扫。
记者:不会扫?
同学:是打扫不干净啦。
记者:怎么会呢?
同学:嗨,我也不知道,为此还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呢,可我每次都有很费劲去擦啊,可他们总说那地不擦比擦了干净。
记者:后来一直都是这样吗?
同学:自从我朋友跟我讲了擦地三步法后,情况就好多了。
记者:擦地三步法?我想听听。
同学:我之前擦地就擦一遍,很使劲的,大概要十分钟。可惜没有一次能让他们满意。后来我那朋友知道了就说我不该用十分钟擦一遍,应该用十分钟擦三遍。
记者:擦一遍要十分钟,三遍不是要差不多半个钟头吗?
同学:是啊,我也很纳闷,还以为他说错了是想叫我花半个小时好好把地擦擦呢。
记者:然后呢
同学:他说没错。解释说,一块未经打扫的地面上大约分有三种杂物:有大件的,如大张的费纸,或果皮之类的;中件的,人从外面带进来的一些脏东西啊之类的;再有小件的,比如掉的头发。要想打扫干净地面,必须清除这三件。不管你是否用力,大凡第一次打扫只能清除大件些的,所以之前尽管我每次都大汗淋漓,却一样劳而无果。如果分三次有针对性对付地面上的“三件”,分别用5分钟、3分钟和二分钟进行清除,这样十分钟就能轻松扫干净了。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分三步还有一个好处是,当你打扫完第一次准备进行第二次时,因为前面有些累了所以会站着休息一会儿,在休息的同时,眼光就会不自觉地检查检查前面打扫的情况,这样再扫时就更有针对性了。快进入第三次打扫时同样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当你完成三次时,相当于自检了两次,这样还有扫出来的地不干净的吗?他怕我不能理解,还用了一比喻来说明,说这就好比做英语完形填空一样,一般也需要做三遍,才能又好又快地做好这道题:第一遍,通读了解大意;第二遍,一一对号入座;最后一遍通读检查。
记者:你朋友可真能说。不过,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扫地还真不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看似简单,做好它难啊。看来,扫地也是一门学问。
编者按:采访完这位同学,笔者颇有感慨。让笔者欣慰的是,这位同学终于在最后跨出校门时真正认识到了,哪怕是最简单的事,也要多费点心才能做好它的道理。对于大四的其他同学来说,这临近毕业的半年来,相信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巨大收获。对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相信你们看了这则采访故事后,也会有些启发。笔者想补充的是:大家可别因为大四的学长、学姐们初试牛刀时遇到这些小挫折而小看了他们,他们在其它很多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很多大四同学对待生活坚强、乐观,像本文的女主人公,笔者采访她时,她就一直是满脸微笑的,在她微笑的眼里,笔者似乎看到了一切积极向上者的美好未来。笔者深深被她们这种精神、情绪所感染。大四同学,还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在人生决择中所表现出来道德情操正是本次专题所要传达的要意。
记者、编制:邓燕飞
2007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