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冬季除了寒冷,还多了一丝别样的气息。校园里有了更多忙碌的身影,自习室更是座无虚席,宣传栏里贴出了“考试专用笔”,也贴出了“考场警示录”——期末考试前的大学校园在寒风浓雾的笼罩下,不动声色地忙了起来。些许紧张压抑的气息也弥漫开来。
面对期末考试,部分同学(尤其是大一学生)的心理难免多出一些惶恐与不安。为使大家能在考前有个好心情,沉着应对期末考试,顺利通过期末考试,12月9日晚9点我们在2341就考前心理调试请教了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的马淑琴老师。
马老师说,考前迫于考试压力,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过度焦虑”和“学习疲劳”。这主要表现在那些平时没有准备好或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同学身上。她进一步谈到,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适度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全身能量应对外界事情。但过度的焦虑则会造成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负面效应,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对于焦虑的调节,马老师指出,首先是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非得“当第一”,一定要“拿一等奖学金”,也不能妄自菲薄,“60分万岁”。同时要明白,有时努力了,也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其次,要学会调节自我,谈到此时,马老师让我拿起了桌上有半杯水的杯子,“你尝试这样端1分钟,有问题吗?”“没有”。“那10分钟呢?”“也可以”。“若是一天呢?”“肯定不行”。“如果同样让你端一天,但你可以每端1分钟,放下休息一会,这样还有问题吗?这就如同我们对待压力,学会偶尔把它放下,放松调节自己。这样才能更长久的承受压力,才能承受更重的压力。”接着,马老师又谈了调节情绪的具体方式: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减轻焦虑,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若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干脆不管,空出一段时间(一个晚上、一天)来思考到底自己焦虑的是什么。同时要对自己宽容一点,接纳自己可以有不好的情绪。
针对“学习疲劳”,她指出,学习疲劳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疲劳。生理上,可表现为头晕眼花,腰酸背痛等;心理上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下降等。对此,首先要劳逸结合。睡个好觉或增加点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散步……也可以做一些“立杆见影”的活动,如洗衣,擦地,收拾书桌……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成就感。第二,要科学用脑。将文字学科和逻辑学科交叉学习。用琐碎的时间学习文字学科,用较长的时间学习逻辑学科。同时,为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多饮水,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油腻。第三,学会管理自己。有的同学习惯有规律地慢慢学,靠“时间积累”达到自己的目标;有的同学习惯“目标管理”,给自己设定目标,不靠时间约束自己,有兴致就学,但不管如何学总能达到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行。第四,不要消极等待,恢复学习状态得有个过程,一般为7天。而要达到更好的状态则得一个月。所以一定要坚持,不能“等待”好心情。力争有心情多学,没心情少学。
谈了这些,马老师也提到在考试时,若出现紧张焦虑,可搓手或搓脸,以转移注意力,也可做好的自我暗示。
考前良好的心理状态,总能助我们顺利过关。希望马老师的“辅导”能像寒冬里的暖阳,带给你好心情、好状态,最后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