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自己频繁地检查手机,更新社交媒体,或者不断刷新好友动态,生怕错过了任何重要信息或精彩瞬间?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它被定义为一种普遍的忧虑,即担心他人可能会获得有益的体验,而自己却没有,其特点是渴望与他人的所作所为保持持续联系(Przybylski et al., 2013)。那么,在数字时代,哪些人更容易受到FoMO的困扰?
最近,高雪梅教授团队就大五人格特质与FoMO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成果“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fear of missing out: A meta-analysis”发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JCR一区,IF=3.5)上。
该研究利用元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35项实证研究,涉及样本量为18,964人,涵盖了31篇已发表的文章,旨在探究大五人格特质(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与FoMO之间的关联,同时考察性别、年龄和文化构建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FoMO与尽责性(r = -0.107)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r = 0.061)和神经质(r = 0.325)显著正相关(表1)。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表2),而年龄和文化构建则显示出一定的调节作用(表3)。
表1 大五人格特质与FoMO的相关性
表2 年龄、文化构建在大五人格与FoMO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人格特质与FoMO之间的复杂联系:神经质个体由于其内在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更容易感受到FoMO,这种情绪的共鸣使得他们对社交媒体上的动态更加敏感;尽责性高的个体则因为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责任感,能够有效抵御FoMO的侵袭;外向性个体由于对社交互动的强烈渴望,可能会因为担心错过社交机会而经历FoMO。
年龄和文化的调节表现为,在成年人中,尽责性高的个体FoMO水平较低;而在新兴成年人中,外向性高的个体FoMO水平更高。在独立自我构建的文化背景中,尽责性与FoMO之间的负相关更为显著;而在相互依赖自我构建的文化背景中,外向性与FoMO之间的正相关更为明显。这些发现指出,FoMO的易感性受到不同调节因素的影响。
论文第一作者为高雪梅教授团队研究生张万双,高雪梅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aid.2024.11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