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方向介绍 > 正文

研究生专业方向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

点击量:

①灾难与应急心理学

国内率先设置的特色研究方向,构建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提出灾后心理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加强对本土化的灾难与应急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的理论研究,突出了灾后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色彩。先后依托国家863项目、多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多个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出版专著8部(含国家出版基金专著),建成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灾难教育心理学》。主持并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不同人群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交通灾难应急与心理干预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复杂环境下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研究及示范应用》,同时正在积极开展国家战略川藏线心理援助研究。

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灾难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式及心理评估和干预技术;了解灾后不同人群的心理反应特点,能识别灾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掌握灾后心理教育、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方法;能够进行灾难预防教育,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②健康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建立健全高校危机干预体系,本研究方向一直是学位点建设的重点和特色。依托国家社科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省教改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两次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专著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政府奖)。

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健康心理学、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心理咨询流派与技术、心理咨询伦理与督导、团体心理辅导、社区心理服务等专业知识,同时聚焦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的通用技能;培养既能胜任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通用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人才。

③发展心理学与职业心理指导

关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以及本土化EAP模式和不同职业群体的阳光心态培育与潜能提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大学MOOCs课程等多个国家级课程平台。国家级精品课《青年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青年心理学》、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一)(二)(三)》、《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等“金课”,形成了三十余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群。其中,《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一)(二)(三)》、《走进心理学》、《探索心理学》五门课程被收录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服务于全国九千多万党员。受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填补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同时主持了多个国有企业EAP本土化横向项目。

本方向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有关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如社会认知、依恋、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与攻击理论等,能够应用心理学研究方法解决有关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了解职业发展心理学的整体理论框架和职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渊源、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够分析和总结职业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热点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

④心理测量学与大数据挖掘

在国内首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获建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17年国拨专项经费150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集成及分析系统,开发了心理健康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自主研发音乐心理训练系统、虚拟现实心理训练系统、心理档案系统等,已建成13个心理实验室,开展3层次实验测评项目,同时启动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挖掘、管理平台研发工作,使创新心理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相结合。主持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心理健康人工智能教育平台》。

本方向要求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准确理解和掌握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全面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理念,理解数据挖掘在心理学研究的应用,理解特征提取、分类、关联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常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还需掌握心理模型的概念和心理建模的主要方法,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了解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心理建模中的应用,并能简单举例和研究设计。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