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要闻 > 正文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2024暑期国际课程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7-22

来源: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点击量:

近日,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以“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胜任力”为主题的暑期课程周顺利落下帷幕。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交流愈发频繁的当下,跨文化研究与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西南交大积极顺应国家教育发展趋势,举办了第四届暑期国际课程周,旨在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拓展其国际视野,全力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质量、增效益。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紧密结合学院特色,本届课程周力邀四位分别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学者,做了6场主题讲座报告。讲座涵盖跨文化交流、文化认同、跨文化中的老龄化、跨文化环境中的职业发展等众多话题。

7月9日上午9点,中心 2024 暑期国际课程周拉开帷幕,由来自温州肯恩大学的 Alexander S. English 教授主讲,主题为《从大学到职场,中国青年成长轨迹是怎样的?》。来自心理与研究中心、智慧城市与交通、电气工程等学院的六十名本、硕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参与了此次线上课程。English 教授从自我探索与身份认同切入,深入剖析了中国青年从大学到职场的成长路径。通过对 142 名上海大学毕业生的纵向研究,English 教授发现,家庭、社会关系以及个人职业规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指出,双亲不同角色的支持、与领导的良好关系对青年身份的平稳转变具有显著影响。

English 教授在课堂互动环节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7 月 11 日上午 9 点,English 教授开展了第二场讲座,主题为《文化认同是如何形成和调整的?——来自中国长期外籍人士和绿卡持有者的新证据》。在这场讲座中,English 教授深入探讨了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和绿卡持有者的文化认同问题。他提出了互补型身份风格(AIS)和混合型身份风格(HIS)的概念,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文化认同风格对外籍人士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English 教授为同学们阐释研究结论

7月15日晚上8点,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文化心理学专家Thomas Talhelm教授带来了题为《集体主义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吗?——来自100种文化的数据证明》的讲座。Talhelm教授以“水稻文化理论”为基石,探讨了集体主义文化对幸福感的影响。他指出了自我报告量表在测量文化差异方面存在局限性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集体主义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存在跨学科领域、跨文化等差异,尤其是测量工具使用的恰当性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对比研究,他开发了责任主义测量工具,用以揭示集体主义与幸福感之间的复杂关联,给同学们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Talhelm 教授用中文为大家诠释文化间的差异

7 月 16 日早上 9 点,来自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高级讲师 Ágnes Szabó 带来了《异国他乡变老存在怎样的挑战?——老龄化与文化适应研究的跨文化交流》的讲座。Szabó 博士以移民老龄化为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老龄化与文化适应的关系。她通过对 18 - 71 岁移民者的研究发现,归属感、文化链接和社会支持在老年移民的健康和福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呼吁政策制定者关注移民的文化背景,以推动其在异国他乡的积极老龄化。

Szabó 博士运用图例解说优势与劣势的累积

7 月 17 日晚上 8 点,Talhelm 教授再度登场,以《水稻文化中的人们并不比小麦文化中的人们更幸福》为题,进一步探究了集体主义文化与幸福感之间的复杂关系机制。他指出集体主义文化与幸福感的关系受社会比较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等也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研究结果见刊于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为理解集体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

Talhelm 教授展示关于中国地区的水稻种植状况

最后,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 Ferdie Mostert 博士于 7 月 18 日早上 9 点,为学生带来了本次课程周的最后一场讲座,题目为《跨文化交流——如何更深入理解“胜任力”?》。Mostert 博士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深度剖析了“胜任力”这一概念。他结合金刻羽的 TED 演讲,阐述了跨文化交流中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各个国家中的角色与影响力。他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文化能力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极为关键。

Mostert 博士探讨跨文化交流的实际应用

此次暑期课程周的成功举办,不但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更有力地激发了他们对跨文化研究的兴趣与热情。教授们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并给予详尽解答。中英文授课的方式,既让同学们学习了跨文化专业知识,又掌握了英文交流的技能。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举办更多此类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多学习和成长的契机,推动跨文化研究不断发展,为学校、社会、和国家培育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卓越人才。

关闭

心情故事投稿邮箱:xinqingstory@126.com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 999 号

办公电话:028-66367969(犀浦校区) 028-66365511(实验室)

中心官方邮箱 xl@swjtu.edu.cn   中心纪检信箱:xljj@swjtu.edu.cn

  • 交大心理

  • 西南交大心理中心

Copyright © 2024 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应用心理研究院